各種疼痛 💕 陳年痼疾
圓針(小針刀)手術是中醫針灸和西醫手術刀的融合。 針刀治療的歷史始於1970年代中醫朱漢章發明,它自2004年起被正式批准為中國中醫大學教材。
更早,大約2000年前,中國古代就已經存在「刀尖針」。 中國最古老的醫書《黃帝內經》中有對此的記載,其中解釋了九種針法,稱為「九針」。 這九種針灸中,有三種“割針”,當時用來割破皮膚排膿或故意引血以達到特定的效果。
針刀的前端是一把鋒利平整的刀片,具有切割、分離、鏟取三種功能。 手術時,醫生將刀片插入骨骼和肌肉之間的穴位,剝離病變組織的沾黏。 刀片寬度為0.6-0.8毫米,因此比針刺更能剝離粘連,鬆解攣縮,治療慢性軟組織損傷。 治療完成後,插入部位留下的是“針孔眼”,三五天後已看不到任何治療痕跡。
針刀閉合手術透過剝離沾黏、鬆解攣縮、清除阻塞、刮除疤痕,消除慢性軟組織損傷的四大病理因素,恢復軟組織的動態平衡。 因此,所有與慢性軟組織損傷有關的疾病都是可以治癒的。
針刀治療對於肌腱炎、肩膀、頸部、背部、手臂、腰、腿、膝、腳疼痛、網球肘、腰椎間盤突出症等患者有非常有效的治療效果。 如果使用得當,針刀還可以有效治療頭痛、顳顎關節痛、坐骨神經痛、癲癇、三叉神經痛、足底筋膜炎等。
針刀和針灸有不同的臨床適應症。 針灸治療是一種“刺激”,適用於治療功能失調性疾病。 針刀具有“刀”的功能。 除了它的「刺激」作用外,它還可以切割和鬆弛一些疤痕、粘連、攣縮等病變組織,這是針灸無法做到的。
藥物、復健、電療、按摩、針灸及增生療法PRP(自體血小板注射)、類固醇注射,能改變軟組織結疤臠縮的狀態嗎?
當然不可能,這些隔靴搔癢般的治療都不如「直搗黃龍」的圓針的真接、立即、有效及根治。我們有太多病例是經歷過「無效治療」後找到璞真中醫求助的。所謂「無效治療」就是以為有效,持續治療卻發現沒有效果,這不僅是痛苦的歷程,又是大筆金錢的耗費。
讓身體回復到原始質樸本真的狀態,唯有「璞真」中醫直搗病灶的「圓針鬆解術」,將疼痛源頭的沾粘組織鬆解,讓血液循環暢通,「通」則「不會痛」。
三尺凍冰,非一日之寒
圓針治療的目標是將受損傷軟組織(結痂)增生的沾粘組織鬆解,一旦成功鬆解,疼痛不再。看不到、摸不到的沾粘組織,能找到位置並搗鬆嗎? 如由經驗豐富與精湛技術的醫師操作,是能實現的。有儀器能幫助精準定位嗎?超音波是看得出一團顏色較白的纖維化組織,但其2D圖像無法顯現立體結構,而MRI 既看不清楚深度,更看不到沾黏結疤看組織。因此,圓針治療一如針灸一樣,全憑醫師的手感與專業。
即便如疼痛權威,圓針翹楚的許醫師,一次要將所有沾粘「惡魔」組織徹底崩解,也不是每次都能實現的,有些患者的沾黏是大範圍的片狀區域,如果又是陳年痼疾「又緊又硬」的沾黏組織,僅憑0.6毫米的圓針是需要數次鬆解才能顯現效果,即便能「一次鬆解」,此一次治療所集中的針數,患者未必能承受治療時的痠痛。依據我們上萬例臨床經驗,第一次治療通常就能減輕疼痛60%以上,第二次再減輕20%,以此類推。
雖無法保證「一次」解決疼痛,但「一定」能改善疼痛。因此,保持良好心態及耐心,配合醫師建議,若一次未及期待或懷疑成效而放棄治療,殘餘沾黏只會越來越嚴重。
`♡´ 有點痛。這個痛是刀刃穿過皮下及肌肉筋膜組織的痛,比打針痛? 是的,因為針端是扁刃,痛感因人而異,如果能長期忍受慢性疼痛,那麼,相較之下,這個痛不足為道。如果對急痛忍耐不了,請立即反映醫師,醫師將視情況更換細針。為甚麼不一開始就用細針? 越細的針效果越不好,所需下針數也更多。以上到達沾黏組織,每針耗時不到一秒。
`♡´ 會很痠。刀刃直達沾粘組織時,會在此沾粘組織(很緊的橡皮筋)上來回戳穿,將沾黏組織鬆解,此時患者會感覺到"痠",如果聽到針刀與組織呲呲磨擦聲(沾粘組織已嚴重到纖維化),表示該部位已是非常「緊繃」的結構,要有多次治療的心裡準備。
`♡´ (痠後痛)。當該部位沾粘組織鬆解後,該部位的血液循環即正常化,也就是說不痛了,那麼如果此時針再次動作時,就會有痛感,需立即反應醫師。多數情況下,還未達此情況醫師即會停針,因此,治療期間與醫師的互動也是治療中的一環。
單針運針的時間約在兩秒到五秒之間,醫師會依手感及患者耐痠程度掌控。如有暈針(血液瞬間流到扎針處,致腦部缺血缺氧)發生,務必需告知醫生,平躺休息數分鐘即可恢復。
☆ 治療完成後,不可立即下床❗️務必於原處平躺休息2-5分鐘後,待血液循環正常化再離床,如此不會因暈針摔倒。
1、當日可淋浴,勿泡澡。避免刺激性飲食引起扎針處發炎。
2、術後數日,施針部位仍會有痠脹感,這是氣血循環漸通暢的正常感覺,會逐日消失。
3、部分患者術後會有疲勞感覺,此亦為身體修復的正常現象。
4、部份患者術後如有原本不痛的部位「出現」疼痛,這其實是既已存在的次位疼痛,其痛感被原主要疼痛蓋過,因此平常我們不會有感,故問診時也不會提到,如有,請追加治療。
5、術後成效因人而異,特別是陳年痼疾。如改善未殆,務必複診再治,勿因一次未殆而放棄,繼續治療能將殘存沾黏組織繼續松除。
6、不良姿勢(如低頭滑手機、彎腰駝背等)往往是疼痛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,切記保持正確姿勢,否則,復發也將是必然喔。
不良姿勢或受傷會造成軟組織受損並產生結疤(硬組織)及沾粘組織(緊組織)壓迫微血管,血循差就會疼痛。
藥物、復健、電療、按摩、類固醇注射及PRP等,無法改善軟組織結疤臠縮或鬆解沾粘組織。
璞真中醫「圓針療法」,直搗並鬆解沾粘組織,血循暢「通」則「不痛」。真接、立即、見效。